来源:中国儿童文学网  作者:佚名

90、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经典名著

茨威格是奥地利的著名作家,他一生创作了许多作品。他的小说构思巧妙,对人物的精神状态刻画得极为细腻,有强烈的艺术魅力和独具的艺术特色。茨威格是位善于洞察和表现女性内心活动的作家,在刻画女性形象、揭示女性心理方面有着突出的成就。这本小说集收录了他的6篇故事,其中《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家庭教师》、《夏天的故事》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

作者风采

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著名作家、文艺评论家。1881年生于维也纳一个富裕的犹太工厂主家庭。青年时代在维也纳和柏林攻读哲学和文学。1904年后任《新自由报》编辑。后去西欧、北非、印度、美洲等地游历。在法国结识维尔哈伦、罗曼•罗兰、罗丹等人,受到他们的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以后,发表反战剧本《耶雷米亚》。在瑞士与罗曼•罗兰等人一起从事反战活动,成为著名的和平主义者。1938年流亡英国,并加入英国国籍。1941年到达巴西。他的文学成就主要有传记文学《三位大师》、《罗曼•罗兰》、《三个描摹自己生活的诗人》;中短篇小说集《最初的经历》、《马来狂人》、《恐惧》、《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情感的迷惘》和《象棋的故事》;惟一的一部长篇小说是《爱与同情》。

茨威格在世界范围内拥有广大的读者,他的作品被译成50多种文字,销行量达数百万册。高尔基称他为“才华出众的”、“真正的艺术家”。他的著作中享誉最高的是中短篇小说和传记。


银屏再现

美国环球影片公司1948年出品。根据奥地利作家史蒂芬•茨威格的同名小说改编。

本片是一部充满了精巧构思和具有神秘吸引力的场面的作品。例如,在一个沉寂的维也纳夜晚,当年轻的斯蒂芬偷偷摸摸地把一个妓女带进他的寓所时,14岁的丽莎在楼梯平台上可怜地巴结他的场面;她母亲搬走后,她从火车站回来,为的是最后看一眼她所钟情的人或是听一听他的声音的场面;当她出落成一个美丽的女郎时,她耐心地处理在雪地里希望能得到他顾盼的场面;以及当她离开丈夫时,最后一次去献身于她所爱的惟一爱人时,她为他买了一大把白色花的场面等等,都是名副其实的电影化场面,叙事与抒情、表意密不可分地融合在镜头语言中。

奥菲尔斯相当卓越和独到的导演手法,使两位主角的表演放射出宝石般的光泽,以致含蓄而又层次丰富的表演风格和谐而多变,达到了令人赞赏的完美程度。美工师亚历山大搭制的古老维也纳的街道和内景是那样真实、准确,摄影师弗兰克的摄影机对光与影进行的处理是那样富于创造性,又那样细腻,正是所有这一些工作,才使本片成为浑然一体的艺术精品。




91、荒野的呼唤

经典名著


《荒野的呼唤》中篇小说。杰克•伦敦著。作于1903年。小说描写了一只名叫巴克的大狗被盗卖到阿拉斯加干苦工,劳动极为繁重,环境极为艰险。狗队每天拉雪橇在雪地上行走40英里,而每只狗所得到的食物是根本吃不饱的一磅半鱼干。狗统统被累倒拖垮后就被主人卖掉,来榨取最后一滴油水。棍棒象征的是统治它们的权力,巴克的第一课就是“棍棒教育”。巴克忍受了各种虐待,在极为恶劣的环境下,鼓足勇气,练成吃苦的精神,比其它狗更机敏、更勇猛,最后和史皮自基夺强者地位,结果史皮兹被咬倒,巴克成为生存斗争的胜利者。在巴克的内心,时常涌动着一种原始的返祖现象,野性的力量在呼唤着他,最后他回到狼群中。这不说明它的退化,而说明它要在更加直接地进行生存竞争的地方,证明自己是强者。最后巴克也确实以勇猛和聪明,赢得狼群的领袖地位。小说文字流畅,简洁明快,一气呵成,显示语言内在的力量,自发的美感和粗犷有力的节奏,在创作上又结合神话悬念,使小说更富有吸引力。

作者风采

杰克•伦敦(1876-1916)美国作家。出生于加利福尼亚州的旧金山。父亲是破产的农民,自幼就以出卖体力为生,读报、卸货等。曾一度进入大学学习。他写了19部长篇小说,150篇短篇小说和故事,3部剧本,以及论文、特写等。他的成名之作是1900至1902年发表的《狼的儿子》等3部短篇小说集。两部描写动物的小说《荒野的呼唤》、《白牙》被认为是卓越的作品。1905年至1910年间创作了一些优秀的现实主义小说,如《铁蹄》、《马丁•伊登》等。到后期,他逐渐脱离社会斗争,追求个人享受。1913以后,他因经济上的挫折和家庭纠纷,精神受到严重打击,经常酗酒,1916年11月22曰服毒自杀。

银屏再现

这是一部由美国天皇巨星查尔屯•休斯屯主演,以美国早期阿拉斯加发现金矿为背景的故事片。

故事发生在一条叫巴克的狼狗,它原是一家富有家庭的爱犬。由于狗命升值,被贪心的佣人拐走卖给狗贩,辗转被卖到西雅图。男主角桑顿先生由于接受了美国邮电局的雇佣,专程运途邮件,用雪橇翻山越岭往寻金者密集的城镇,买了狼犬巴克同行,于是整个人与狗相依为命、与大自然、与恶人、印第安人相抗衡的动人故事发生了,处处令人动容,狗明星巴克的演技令人叹为观止。桑顿送到邮件后,他不愿与寻金者为伍,以砍伐木材为生,经几波折,最后还是经不住诱惑去印第安人的黄金窟“黄月亮”。在一次印第安人袭击中,桑顿被杀死。狼犬巴克最终回归大自然,成为狼群的首领。


92、化身博士

经典名著

《化身博士》和《金银岛》是英国著名作家史蒂文森最有代表性的两部小说。

《化身博士》在英美是一部家喻户晓的作品,当年刚出版就经常被盗印,据说牧师们讲道也用上此书,后来数次改编为舞台剧并搬上银幕。高大正直的杰基尔博士在实验室里研究出一种“分身”药,只需吞一点,他就能随心所欲地变成另一个肉身——寻欢作乐、放纵自己的坏人海德——或作恶之后变为正人君子的杰基尔博士。这真是一件常人难以想像的事情,再加上前面一系列扑朔迷离的事件,使这部作品有了“科学小说”和“神秘小说”的声誉。

《金银岛》又译为《宝岛》,既是史蒂文森的成名作,也是他的代表作。小说的中心情节是一个古往今来最著名的海盗的故事,作者无意向读者指出两帮人围绕宝藏而进行你死我活的争斗究竟有什么教训,他要做的是通过脉络清晰、波澜迭起的惊险故事,自始至终吸引读者的注意力,教人非一口气读完为止。针对这部成功的惊险小说,史蒂文森后来回忆道:“这是一个给男孩们读的故事,不需要十分讲究心理描写或优美的文体。”这当然是作者自谦之辞,实际上整部小说塑造了一系列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例如两面三刀、心狠手辣,但又狡猾多端、见风使舵的约翰•西尔弗,又如霍金斯太太的固执与坦率,她数死去的海盗留下的钱币时,“不同意在收回欠她的账之外多拿一个铜板,又顽固地不肯少拿一个子儿。”

作者风采


罗伯特•路易斯•史蒂文森(1850-1894),英国19世纪后期新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者与杰出代表。他出生于苏格兰,祖父与父亲均为著名的灯塔建筑师,1867年,史蒂文森入爱丁堡大学读土木工程,后转学法律,1875年取得苏格兰律师资格,但这些均非他的志愿而是家命难违。史蒂文森喜欢的是旅游、看书、写诗,早期出版的《内地游记》、《骑驴漫游录》就是这种生活的记录。19世纪80年代是史蒂文森创作的黄金时代,他认为“生活显得很丑陋,没有清楚的界限,不合逻辑同时又杂乱无章……因此艺术要承担的任务是使作品变得明确、完整、合理……”,因此为了与平庸灰色的当代英国现实保持距离,他经常把小说的背景推向古代,搬到异域他乡。史蒂文森的小说的两个鲜明特点就是历史题材和异国情调。15世纪玫瑰战争中的侠盗复仇故事,18世纪活跃于苏格兰高地的爱国者的生活斗争纪实在他的作品里色彩斑斓,如火如荼。《新天方夜谭》、《金银岛》、《化身博士》、《诱拐》、《黑箭》等脍炙人口的小说展现了作者全面的才华和旺盛的创作能力。

银屏再现

影片根据英国作家史蒂文森的同名小说《化身博士》改编而成。

影片中的杰基尔博士为了探索人性的善恶,研究发明了一种药,他用了这种药,便化身为海德先生,再把自己身上的恶念,全都赋予了海德。杰基尔博士作为医生多行善事,名声极好。海德则无恶不作,杀人害命。最后杰基尔博士无法摆脱海德,自杀身亡……

93、牛虻

经典名著


长篇小说《牛虻》是英国女作家艾•丽•伏尼契的代表作,小说自1897年出版以来,已被译成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国广为流传。在我国自1953年翻译出版后,发行量达100多万册。

《牛虻》以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意大利人民反对奥地利殖民统治的斗争为背景,以爱国志士“牛虻”的命运、遭遇和结局为线索,猛烈抨击了天主教会虚伪的反动本质,热情歌颂了意大利人民为民族解放,国家独立所作的英勇斗争。

作者风采

伏尼契(1864—1960)爱尔兰女作家,出生在爱尔兰,常住伦敦,在纽约度过晚年,她于1885年毕业于德国柏林音乐学院。1887年在伦敦结识了不少流亡工作者,其中以俄国民粹派作家克拉夫钦斯基对她的思想和创作影响最深。1892年与波兰流亡者米哈伊•伏尼契结婚。1897年她的小说《牛》在伦敦出版。伏尼契还写过自传性的长篇小说《奥丽维亚•塔拉姆》,及叙述牛虻出走后经历的《中断了的友谊》等,她不仅创作小说,而且还翻译过很多俄国文学作品,写过不少乐章。

银屏再现

影片《牛虻》根据英国女作家伏尼契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成。


青年意大利党党员亚瑟被道貌岸然的主教所蒙蔽,在忏悔之际因泄露了党的机密而被捕入狱,由此他看清了教会的反动本质。出狱后,他假装投河自杀,隐匿自己的踪迹。三年后,他从国外回来,化名“牛虻”组织武装起义反抗压迫。后来起义失败,牛虻再次入狱,他的战友策划越狱未成功,牛虻惨遭杀害。

94、小妇人

经典名著

路易莎•奥尔科特的代表作《小妇人》是一部美国文学的经典著作,一本道德家世小说。马奇家四姐妹对自立的权力的追求以及她们对家庭的忠诚眷顾构成了一贯全书的矛盾,使故事熠熠生辉,情节生动感人。

《小妇人》用朴实无华的写实手法把四姐妹的命运展现在我们面前,它不断地提醒我们:我们要过的生活十分简单,简单的生活本身就是一种幸福。

一个多世纪过去了,这本书的光彩不但未有稍减,它仍像一块巨大的磁石,牢牢地将一代人与另一代人联系起来,用无限温馨甜美的家庭生活,打动着一代又一代读者的心。


《小妇人》出版后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成为公认的美国名著,100多年以来,一直受到热烈的欢迎。美国图书协会、美国教育协会两会代表选入100种乡村小学的必备书,其中精选25种,《小妇人》列居25种的榜首,世界上已有数十种不同语言的译本,30年代此书也风靡了中国大陆,先后有四、五种不同的译文问世。

作者风采

路易莎•奥尔科特(1832-1888),美国作家。她的父亲布郎逊•奥尔科特是马萨诸塞州康科德一位自学成才的哲学家、学校改革家和乌托邦主义者。他一生沉迷于对理想的追求,以至无力担负家庭生活。维持生计的担子先是落到他的妻子身上,而后又落到他那富有进取精神的二女儿路易莎•奥尔科特身上,路易莎到学校教过书,当过女裁缝、护士,做过洗熨活,15岁时还出去做过佣人。

路易莎10岁时便已热心于业余戏剧演出,15岁时写出第一部情节剧,21岁开始发表诗歌及小品。

1868年,一位出版商建议她写一部关于“女孩子的书”,她便根据孩提的记忆写成《小妇人》。书中把自己描写成乔•马奇,她的姐妹安娜、亚碧、伊丽莎白便分别成为梅格、艾美、贝思。书中的许多故事取材于现实生活,不过现实生活中的奥尔科特一家经济状况远不如她笔下的马奇一家。出于作者意料的是《小妇人》打动了无数美国读者,尤其是女性读者的心弦。之后,路易莎又续写了《小男人》和《乔的男孩子们》,1873年又以小说形式出版了自传著作《经验的故事》。

路易莎成名后,继续撰写小说和故事,并投身于妇女选举运动和禁酒运动。


银屏再现

影片《小妇人》根据露易莎•奥尔科特的同名小说改编,由美国雷电华影片公司1933年出品。

小说发表于1868年,是奥尔科特的一部自传性作品,乔•马奇就是以她自己的经历为蓝本的。影片的改编相当忠实于原著,完全保留了原著的精神。影片以南北战争为故事的背景,描述了一个普通美国家庭的曰常生活,生动地刻画了马奇家四姐妹迥然不同的性格以及她们的爱情、婚姻和命运。影片以突出刻画乔的性格为主,着力描写她身上体现出来的善良、勇敢、坚强、无私、责任感、自我牺牲,表现了一个粗野、冒失和野心勃勃的小姑娘怎样成长为一位成熟、深沉和具有社会意识的女作家。影片也描绘了在战乱的社会环境里的一块宁静的绿洲,即和睦、美好、幸福的马奇先生一家,而乔对梅格的依恋,对贝丝的柔情,以及她和劳里之间含蓄、真挚但又毫无结果的爱情,更是动人心弦。由于乔治•顾柯精湛质朴的导演技巧和凯瑟琳•赫本的出色表演,这部影片终于成为一出精美的“银幕戏剧”,它于1933年公映后在国内外获得很大成功,曾被好莱坞记者协会评选为该年度最佳影片。

95、红字

经典名著

美国著名作家霍桑的代表作《红字》是一部描写200多年以前,发生在新英格兰殖民时期一个浪漫的爱情悲剧。


作品以17世纪中叶的北美殖民地新英格兰的严酷教权统治为背景,描写美丽善良的白兰在丈夫齐灵窝斯失踪后独居的情况下,爱上了青年牧师丁梅斯代尔,并与他生了一个女孩。事发后,她被清教法庭判处胸口戴着标志通奸的红色A字示众受辱。之后,白兰到远方定居,靠针线活谋生。丁梅斯代尔虽未暴露,但内心深感自责和恐惧。齐灵窝斯潜回北美后,为了报复,以医生的身份潜于丁梅斯代尔身边,对他进行残忍的精神折磨。白兰约丁梅斯代尔同逃欧洲失败。丁梅斯代尔公开自己的“罪行”后心力交瘁身亡。白兰仍带着红字,处处克己助人,终于赢得了人们的尊敬。作品用层层深入的手法,对人物心理进行自然、细腻、逼真的描写和分析,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作者风采

霍桑(1804-1864),美国作家。1825年大学毕业后即从事写作,1842年出版了第一个短篇小说集《重讲一遍的故事》,曾担任海关职员,晚年成名后,曾出任驻英公使。他一生主要从事写作。作品基本上以新英格兰殖民时期的生活为背景,生动描述新英格兰的风俗人情、社会风貌,特别是加尔文教的统治对人们心灵的摧残以及清教徒、上层分子虚伪的道德,同时也流露出他的宗教意识和神秘主义观点。重要作品有《红字》、《七个尖角阁的房子》,另有《奇书》、《故事新编》、《有七面山墙的房子》、《福谷传奇》等。他的小说在艺术上独具一格,是美国19世纪浪漫主义的著名代表作家。

银屏再现

影片《红字》根据美国作家霍桑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成。

故事发生在200年前的波士顿。英国女子海丝特移民来此,她的丈夫准备过段时间赶来与她会合。海丝特与年轻的神父阿瑟邂逅,两人一见钟情,但慑于世俗不敢越雷池一步。后来传来海丝特的丈夫在途中遇难的消息,这让他们看到了一线希望,然而教义规定这种死亡必须经过7年才能确认生效。


然而两人之间的激情无法忍受长时间的煎熬,他们发生了关系,不久人们发现海丝特怀孕了,按当地的习俗,她必须说出情人的名字,而那个男人将受到绞刑。海丝特不愿说出情人的名字,虽然阿瑟好几次想站出来承认,都被海丝特阻止了,于是海丝特必须在胸前戴一个红色的“A”字——通奸者的标志。

出人意料的是,海丝特的丈夫并没有死,他到美国后发现了妻子的罪行,为查出实情,并对那个男人实行报复,他化名为罗杰隐若下来,通过观察,他渐渐得知阿瑟是他要找的人,于是他开始接近阿瑟,在心理上让阿瑟产生一种负罪感,阿瑟最终无法忍受内心愧疚感的折磨,他终于在全体教徒面前挽着海丝特和他们的女儿,站到了7年前他该站的地方——绞刑架下。
 

96、蝴蝶梦

经典名著


《蝴蝶梦》(原名《吕蓓卡》)是达夫妮•杜穆里埃的成名作,发表于1938年,已被译成二十多种文字,再版重印四十多次,并被改编搬上银幕,上映后经久不衰,足见其小说魅力。

小说成功地塑造了一个颇富神秘色彩的女性吕蓓卡的形象,此人于小说开始时即已死去,除在倒叙段落中被间接提到外,从未在书中出现,但却时时处处音容宛在,并能通过其忠仆、情夫等继续控制曼陀丽庄园直至最后将这个庄园烧毁。小说中另一女性,即以故事叙述者身份出现的第一人称,虽是喜怒哀乐俱全的活人,实际上却处处起着烘托吕蓓卡的作用,作者这种以“实有”陪衬“虚无”的手法颇为别致。同时,作者通过刻画吕蓓卡那种放浪形骸之外的腐化生活,以及她与德温特的畸形婚姻,对英国上层社会中的享乐至上、尔虞我诈、穷奢极侈、势利伪善等现象作了生动的揭露。作者还通过情景交融的手法比较成功地渲染了两种气氛:一方面是缠绵悱恻的怀乡忆旧,加之全书悬念不断,使本书成为一部多年畅销不衰的浪漫主义小说。

作者风采

英国女作家达夫妮•杜穆里埃(1907-1990)生前曾是英国皇家文学会会员,写过十七部长篇小说以及几十种其他体裁的文学作品,1969年被授予大英帝国贵妇勋章。她厌恶城市生活,长期住在英国西南部大西洋沿岸的康沃尔郡,她的不少作品即以此郡的社会习俗和风土人情为主题或背景,故有“康沃尔小说”之称。

达夫妮•杜穆里埃深受19世纪以神秘、恐怖等为主要特点的哥特派小说的影响,同时亦曾研究并刻意模仿勃朗特姐妹的小说创作手法,因此,“康沃尔小说”大多情节比较曲折,人物(特别是女主人公)刻画比较细腻,在渲染神秘气氛的同时,夹杂着带有宿命论色彩的感伤主义。

银屏再现


美国联美公司1940年出品的影片《蝴蝶梦》根据英国女小说家达夫妮•杜穆里埃的同名小说改编。

这是一部古典的浪漫情节剧,故事以第一人称展开,叙述了一个曲折、传奇的爱情故事.“我”父母双亡,担任范霍伯太太的侍女。在蒙特卡罗城认识了从曼德利庄园的主人麦克西姆。麦克西姆爱上“我”,并将“我”带回庄园。庄园中四处都弥漫着已故主人丽贝卡的阴影,一个表面善良却心如毒蝎的女人,管家丹佛斯是丽贝卡的崇拜者,对“我”处处设计陷害,逼“我”自杀,这时传来发现丽贝卡沉船的消息,案情在扑朔迷离中揭开了庄园的诡异之迷,“我”和麦克西姆又重获真诚之爱,丹佛斯因偶像幻灭,让自己和曼德利一起被浓烟烈火吞没……

该片是著名英国电影导演希区柯克进军好莱坞的开山之作。本片获第13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最佳摄影金奖。

97、老人与海

经典名著

《老人与海》是中篇小说。海明威著。发表于1952年。这是他20年代以来描写的“硬汉性格”的继续和发展。小说主要写一个饱经风霜的古巴老渔夫连续84天在海上打鱼而一无收获,第85天仍然继续去捕鱼,终于捕到了一条大马林鱼,但在返航的途中,又遇到了大群鲨鱼的围攻,老人桑提亚哥奋不顾身,与鲨鱼进行了三天的搏斗,结果当老人返回岸上时只剩下一副巨大的鱼骨架子了。小说通过人与自然的斗争,表达了人要勇敢地面对失败的主题。桑提亚哥在同象征厄运的鲨鱼的斗争中虽然失败了,但他并没有在厄运面前屈服,认为人虽可以暂时战败,但人的精神和意志是永远也打不垮的。“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以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小说在艺术上具有很高的概括性、寓言性和象征性。运用反衬法、内心独白来刻画人物性格,语言清澈流畅、朴素无华。


作者风采

海明威(1899-1961),美国小说家。中学毕业后担任见习记者。早期作品表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青年一代的彷徨情绪,以“迷惘的一代”的代表著称。20年代末回美国佛罗里达州广泛游历,写了不少以拳击家、斗牛士、渔民、猎人等为主人公的短篇小说,创造了“硬汉性格”。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欧洲为战地记者。他的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集《在我们的时代里》、《没有女人的男人》,长篇小说,《永别了,武器》、中篇小说《老人与海》、另有《太阳也升起了》、《有的和没有的》、《丧钟为谁而鸣》、《渡河入林》、特写《西班牙的土地》等。作品具有独特的思想和艺术风格,是开一代文风的语言艺术大师。1954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银屏再现

本片由美国著名作家海明威的同名小说《老人与海》改编而成。

一名老渔夫渴望钓到一条大鱼,几经在大海等待挣扎,总算完成心愿。本片是一部制作严谨的文学电影,演员,音乐和摄影都有出色表现。

98、福尔摩斯探案全集


经典名著

福尔摩斯是众所周知的一个神奇的侦探,而柯南道尔也因为塑造了福尔摩斯这样一个侦探的形象而成为最有影响的侦探小说作家。

柯南道尔是一位医生,但他对文学怀有强烈的兴趣。爱丁堡大学医院里的外科医生约瑟夫•贝尔为了使讲解生动有趣,鼓励学生像观察判断左撇子修鞋匠或由高原兵团退役的中士那样,对病人进行精确的观察和逻辑推理,作出必要的判断。柯南道尔受到很大启发,在脑海里形成一个故事:一个具有高度科学头脑的侦探,遇到一起谋杀案,作案人化装成车夫……这个故事就是《血字的研究》的腹稿。经过仔细琢磨,侦探被命名为歇洛克•福尔摩斯。作为一个小说家,柯南道尔认识到他的主人公必须有一个陪衬人物,并且还需要一个讲故事的人出现。这样,《血字的研究》就以医生华生回忆的形式来进行描写;并且概述了华生的职业背景,为今后许多侧面的评论埋下伏笔。《血字的研究》于1887年出版。此后,柯南道尔又陆续写出了几篇故事,于1890年又出版了《四签名》。

1891年7月,柯南道尔又创作了《波希米亚丑闻》,《红发会》、《身分案》、《博斯科姆比溪谷秘案》、《五个结核》、《歪唇男人》等。这些故事引起公众的极大兴趣,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于1892汇编成《冒险史》出版。1892年,他又以《银色马》开始,再度创作了十二个故事继续发表。1894年,这十二个故事汇集成《回忆录》出版。这时,柯南道尔决心停止写作这类故事,因此让福尔摩斯在一次戏剧性的时刻,堕入深渊中淹死,而让华生来结束《最后一案》这个故事。

对于福尔摩斯之死,广大读者感到非常遗憾,而且十分愤怒。1901年,柯南道尔听到一个朋友讲述达特摩尔的传奇,他构思了一个神奇的故事,描写一个家庭遭受一只鬼怪似的猎犬的追逐,并决定把它作为福尔摩斯早期的探险故事。这就是1902年出版的《巴斯克维尔的猎犬》;1903年,柯南道尔利用丰富的知识,在《空屋》这一故事里使福尔摩斯死里逃生,从而开始了另一组故事,题名《归来记》,1905年出版。

1928年至1929年,所有关于福尔摩斯故事结集为《福尔摩斯探案全集》出版。


《福尔摩斯探案全集》描述他的家庭和个人经历。

福尔摩斯是个具有高超侦探才能的人,他专门在紧靠大英博物馆的贝克街租了间房子,在那里,他利用一切资料和机会研究有关侦探的经验和科学,养成了善于思考的习惯,掌握了正确的思维方法。因此,他所进行的各种侦探合乎逻辑,入情入理;他对各种案件的解释和判断,头头是道,使人容易接受并相信。

小说结构严密,丝丝入扣,起伏跌宕,引人入胜。它不断从各个方面提出各种问题,吸引读者寻求答案,不忍释手。这种手法在某种程度上类似中国的章回小说,也是今天侦探小说常用的一种手法。小说还常常利用惊险的情节,扣人心弦,刺激读者的感情,使读者既感到恐怖,却又欲罢不能,从而留下深刻的印象。

作者风采

柯南道尔(1859-1930),英国侦探小说家,生于爱丁堡。在英国文学史上,柯南道尔以写侦探小说而闻名。1887年发表了他的第一部侦探小说《血字的研究》,1889年又出版了《四签名》,这两部小说塑造了福尔摩斯这一私人侦探形象。此后,又写了68篇福尔摩斯的侦探故事和四部以福尔摩斯为主要人物的中篇小说。柯南道尔的侦探小说情节离奇曲折,以缜密的逻辑进行严谨的推理而破案,创立了侦探小说里着重推理的流派,对后来流行的推理小说产生了重大影响,他的作品也从侧面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柯南道尔还写过一些历史小说、冒险小说、科幻小说和剧本。

银屏再现


影片改编自长篇小说《福尔摩斯探案全集》中的一个故事——《巴斯克维尔的猎犬》。

在一个浓雾弥漫的晚上,人们都人心惶惶,因为他们相信在沼泽的深处有极度凶残的维尔猎犬的存在。查尔斯爵士倒毙在他家的台阶上,身上毫无伤痕,他留下了总值100万的遗产,他的惟一继承人是亨利,亨利不断受到威胁,而且,有人为此做了亨利的替死鬼,这令亨利生活在恐怖的气氛中,福尔摩斯在调查中,发现了谋害亨利的主谋,这个人究竟是谁?

99、愤怒的葡萄

经典名著

《愤怒的葡萄》长篇小说。斯坦培克著。作于1939年。是美国30年代大萧条时期的一部史诗。小说主人公约德刑满被释回家,发现家乡一片荒芜,只得携家乘坐一辆破旧的汽车到西部谋生,在那里的一个农场做工。一家人拼命干活,只能勉强糊口,农场主还不断地压低工资。农工们奋起反抗,举行罢工,JC前来镇压,牧师凯绥同情农工,被武装流氓打死。约德将凶手击毙,只得再次背井离乡。这部作品,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对现存社会的曰益不满和叛逆精神,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为此,斯坦贝克成了“被压圃贿的代言人”。在艺术上,再现了30年代大萧条时期的生活,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强调外部特征,而不是探究微妙的心理,因而他笔下的人物是类型化的而不是个性化的。象征手法和讽刺手法在作品中也得到了很好的运用。

作者风采


斯坦培克(1902-1968)美国小说家。出生于加利福尼亚州蒙特雷县塞利纳斯镇一个面粉厂主家庭。在母亲的熏陶下,很早就接触欧洲文学。1920至1925年间,他曾在斯坦福大学选修英国文学和海洋生动学课堂,并从事体力劳动谋生。在大学学习期间就开始写作,1929年发表第一部长篇小说《金杯》,后发表两部小说《天堂的牧场》和《献给一位无名的神》,都未引起重视。1935年《托蒂亚平地》出版,立即受到好评,此后又发表《胜负未决的战斗》、《鼠与人》、《长谷》、《愤怒的葡萄》是他的代表作。获普利策奖。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到欧洲当过战地记者,写过报道和宣传作品。后期主要作品是两部长篇小说《伊甸园以东》和《我们的不满的冬天》,斯坦培克于196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1964年获美国总统自由勋章。

银屏再现

美国经济在萧条时期,穷困潦倒的乔德一家,被迫背井离乡,到加利福尼亚州去寻找安居的乐土。他们在途中遇到种种磨难,并且前途茫茫,但母亲仍鼓励大家顽强地活下去……

愤怒的葡萄

作者:斯坦贝克 【美国】

在《愤怒的葡萄》一书中,斯坦贝克不时打断故事的叙述,插进一些简练的、印象式的段落,取得有趣的对位衬托效果,仿佛是在用一架电影照相机作纪录似的,很快从一幕场景换为另一幕场景,从一个焦点转到另一个焦点。这本小说是对我们的资本主义经济的强烈控诉、也是对西南部农民糟蹋土地的尖锐批评。《愤怒的葡萄》的特色在于它逼真地,详细地,虽然有时是自作多情地,描绘了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中期大沙窝地区美国农民的情况。


汤姆•乔德从俄克拉何马州立监狱中释放出来,他是由于自卫杀人在那座监狱里服刑的。他穿过一片由干旱和沙暴造成的荒凉不毛的地区。在旅途中,他遇到了吉姆•凯西,一名前传教士。他们俩人结伴来到汤姆家人的住处时,发现乔德老家已经无人居住。正当他们对情况捉摸不透时,一个顽固的名叫莫利•格雷夫斯的佃农走来,从他口中得知,这一带所有的人家都已经或正打算去加利福尼亚。莫利还告诉他们说汤姆的亲属也已经搬到一个亲戚那里准备到西部去。莫利是唯一留下不走的佃农。

由于土地银行、天气和机器耕作等种种原因,南方所有中西部各州无法谋生的农民不是卖掉了土地,便是被迫退出他们租佃的土地。经营废旧品和推销旧汽车的商人在他们这些人身上发了横财。成千上万的家庭踏上了通向希望之乡——加利福尼亚的大路。

汤姆和凯西在约翰叔叔家里找到乔德一家人,看到他们也正忙于打点动身去加利福尼亚。约好一起动身的人当中有乔德爸和乔德妈、他们那个脑筋迟钝的儿子诺亚,有汤姆和诺亚还未成年的小弟弟艾尔,有汤姆的妹妹沙伦玫瑰和妹夫康尼;还有乔德家的孩子们罗瑟和温菲尔德、乔德奶奶和乔德爷爷。艾尔买了一辆古老的卡车好载着他们一路到西部去。这家人请吉姆•凯西和他们一道走。

一路上看到许多传单说加利福尼亚迫切需要农业工人。受到这个消息的鼓舞,乔德一家乘着一辆老掉牙的车子与成千上万的人家一起沿着曲折的道路,超过平原走向山区。他们第一天停下来过夜的时候,爷爷突然中风死了。苦难的事还不止这些,折回来的流民告诉乔德一家说在加利福尼亚根本找不到什么活干,那儿的情况甚至比俄克拉何马州还要糟。然而,对富饶的西海岸的梦想激励着乔德一家继续前进。

当他们接近加利福尼亚州的州界时,停下来在一条河里洗澡。诺亚觉得自己成了别人的一个累赘,就悄悄地溜走了。就是在这个地方,乔德这家人第一次听到人家管他们叫做欧开伊,这是对流浪农业工人的另一种称呼。

在穿过沙漠的当天晚上,奶奶死了。他们埋葬好了奶奶之后,走进了一个胡佛村,这是流民宿营地的一个别名。在那儿,他们听说找工作几乎是一件办不到的事。一个包工头来到营地要招工到另一个县里去摘水果,当这些欧开伊们要他拿出执照来看时,这个包工头把几个欧开伊头头交给陪他同来营地的治安队员。汤姆被卷进随后发生的冲突中,他逃脱了。凯西代替汤姆投案自首。这时候,怀着身孕的沙伦玫瑰的丈夫康尼突然离开大家走了。这家人在艰难困苦面前眼看就要四分五裂了。乔德妈尽她所能把全家团结在一起。


乔德一家人离开了胡佛村去到一所ZF为过路的流动农业工人设立的营地。自从他们来到加利福尼亚以后,这是乔德一家子第一次觉得他们被当作人对待。

然而,环境终于迫使这家人离开营地,因为这个地区实在找不到工作。他们驱车来到一处正需要劳工的大农场。在那里他们发现有人在进行宣传鼓动,想要劝阻流民不去上工,因为农场所给的工资不公道。但是,一心只考虑填饱肚子的乔德一家人,却由骑着摩托车的JC护送进入农场。全家人摘桃子,五分钱一箱,可是干一整天赚的钱只能买一顿饭。汤姆想起在营地外面的罢工纠察队员,趁夜晚溜出去打听情况。他碰到凯西,凯西这时已经是那些鼓动家的头头了。他们俩正在说话的时候,被一直在搜寻凯西的治安队员所包围。两人夺路逃跑,可是不幸身陷重围。凯西被杀身死,汤姆头上挨了一刀,不过他总算先用斧柄打倒了一名治安队员。家里人把汤姆藏在窝棚里。在这段时间里,摘桃子的工钱跌到了两分半一箱。汤姆的危险处境,同时摘桃子又实在无法维持生活,于是乔德这一家人只好重新上路,将受伤的汤姆藏在卡车后面的垫子底下。

最后,这家人看到有一群流民在一条小河边几辆被遗弃的棚车里安营扎寨。他们加入了这一伙,不久就找到摘棉花的临时工作。乔德妈意识到汤姆处境不安全,就打发他走了。

秋雨开始了。不久,流经营地旁边的河水四处泛滥,漫进了棚车。在这种简直活不下去的情况下,沙伦玫瑰生下了一个死婴。涨上来的水使这家人再也无法忍受。连曰大雨使他们那辆老汽车全无用处,一家人只好徒步离开那个营地。他们路过一处谷仓,便在那里同一个男孩和他正在挨饿的父亲挤在一起。失掉自己婴儿的沙伦玫瑰用她的乳汁喂养那个快要饿死的男子。穷人们就是这样在大萧条的岁月里相依为命的。

100、十曰谈

经典名著


《十曰谈》是一部短篇小说集,它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最早的代表作家卜伽丘对后世影响最大的作品,是欧洲近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现实主义作品。写于1384年,成书于1353年。小说文笔精练,语言生动。作品开端叙述10个男女青年为躲避黑死病,住在佛罗伦萨乡间的一个别墅里,每天每人讲一个故事,在10天中轮流讲了100个故事,故名《十曰谈》。它反映了当时意大利的广阔现实社会,反对禁欲主义,歌颂男女爱情,反对等级特权,宣扬人类平等,揭露贵族的腐朽和愚昧,抨击僧侣的虚伪和荒谬。故事大都取材于历史事件、中世纪的民间传说和东方民间故事。在形式上突破了中世纪小说单纯讲故事的方式,企图在描写自然风貌、勾勒人物特征、刻画人物心理和雕塑形象方面探索新的途径,对后来欧洲小说的发展有重大影响。

作者风采

卜伽丘(1313-1375),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最早的代表人物之一,热心研究古籍的人文主义者,通晓希腊文的学者,多产作。著有长篇小说《菲洛柯洛》,史诗《苔塞伊达》、《菲洛特拉托》,牧歌《亚梅托》,长诗《爱情的幻影》、《菲索塔诺的女神》等,其最重要的对后世影响最大的作品是短篇小说集《十曰谈》。这些作品反映了人文主义的观点及早期人文主义的特点,如提倡复古文化,反对教会的禁欲主义,肯定人有享受现世幸福的权利,歌颂人间的爱情和欢乐等,同时,也表现人文主义思想的狭隘性,把个人幸福、个人利益看成是至高无上的东西。这正是资本主义萌芽在意识形态方面带来的最初的成果。他与但丁、彼特拉克并称文艺复兴初期的“三杰”。

银屏再现

影片《十曰谈》根据意大利作家卜伽丘的同名小说改编拍摄而成。

十四世纪的意大利内战纷繁,人人自危。说书人博卡西奥为了心爱的女人菲梅塔不顾危险闯入城中。可是,菲梅塔对他的追求无动于衷,还编出故事奚落博卡西奥。博卡西奥并不气馁,运用自己的口才,向菲梅塔诉说自己的衷情,终于精诚所致,金石为开。博卡西奥凭着自己机智的头脑、动人的故事和执着的精神终于赢得了姑娘的芳心。


·上一篇文章:浅谈小学生的课外阅读
·下一篇文章:世界上最有趣的事


转载请注明转载网址:
http://www.yuedudi.cn/news/kexue/13416181038D864I4H4I43DC4HE9J2D.htm


【相关内容】

白蛇传故事简介

佚名

 

诗经简介

佚名

 

《苹果树上的外婆》作者简介和目录

米拉·洛贝

 

《鲁宾逊漂流记》内容简介

佚名

 

《鲁宾逊漂流记》作者简介

佚名

 

中国学习力教育研究会简介

佚名

 

世界名著100部目录

佚名

 

世界名著100部简介之一

佚名

 

世界名著100部简介之二

佚名

 

世界名著100部简介之三

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