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网络  作者:徐雯

阅读兴趣呢?总结下来,有以下几点:

  (一)提供适合幼儿的阅读材料

  1、画面简单,主角鲜明,背景不复杂

  由于幼儿的眼球发育不够完善,所以观察的广度和深度还是比较不够的。对于3——4岁的幼儿,在选取故事时要注意它的画面不能够太丰富。过多的人物和画面,常常会分散孩子们的注意力,扰乱他们的视线和干扰思维。尤其是背景,太复杂的话,容易干扰孩子的注意力,这样幼儿就会分不清该页图书要表达的意思,分不清该页图书的重点是什么,影响幼儿阅读的效果。同时,主要角色的色彩要明显,吸引幼儿注意力。可以多选择如有关动物、小朋友的故事。故事里不仅要有孩子熟悉的事物,还要有一些新鲜事物,要有较多的细节和情节,以便孩子在看书听故事时能学到新知识。当然书中仍然要有较多的图画,以适合孩子的胃口;4——5岁幼儿可以在此基础上有所复杂,如可以让孩子读一些真实故事,以使孩子了解较多的生活细节、生活常识、简单的待人接物方式、社会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等。书籍的形式以连环画为佳。父母要用“为什么”、“怎么办”、“后来呢”等问题向孩子提问,以发展孩子的想象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5—6岁孩子阅读的面当然更是广泛,而且从形式上也有了明显的变化,那就是更多的图文并茂,让孩子开始在阅读中欣赏文字,虽然不强求孩子记住那些文字,但早期的看会给孩子留下痕迹,相当于一种潜伏学习,而且有图片对照,更容易留下印象。这些都可以作为入学的准备。

  2、对话简洁,情节稍简单

  幼儿年龄小,他们的生活经验不够丰富,注意的稳定性往往不长久。一般来说,他们注意集中的时间最多5—10分钟,不能长时间的保持静态的阅读。所以,在选择作品的时候,特别是对于3——4岁的幼儿要挑选情节变化简单、线索单一的作品,发展的过程还不能太长,重复的语言有利于幼儿练习对话,促进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而重复的情节则能够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故事内容。

  3、充满童趣、情感积极

  孩子们还喜欢趣味性的作品,如《小黄鸡和小黑鸡》,当他们俩发现一条“虫子”互相谦让时,却发现这条虫子是鞋带,孩子阅读时,会会心地笑,感受故事的趣味性,又如:《萝卜屋》中可爱的小猪把小兔的萝卜屋给吃掉了,这样的情节很有意思,能获得孩子的欢心。

  4、启蒙孩子,帮助他们获得一些简单的道理

  如充满人生真谛的《三字经》,《弟子规》等。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结合平时孩子们的生活经验,循序渐进的指导幼儿。

  还有材料的难度应有层次性:书架上始终有幼儿熟悉的、不太熟悉的和不熟悉的三种层次的图书,一段时间后,逐步坚守幼儿熟悉的图书,同时增加程度相同而内容不同的图书,以保持不同水平幼儿的阅读兴趣。

  (二)创设适宜的阅读环境

  良好的阅读环境是维护幼儿良好阅读心态,提高幼儿阅读能力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在家庭中开辟阅读区,提供图册,书籍,并定期进行更换,家中桌椅门窗、各种物品,我们可用文字卡片悬挂或张贴于材料物品上,使孩子能一一对应,墙面上及阅读区把阅读活动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字或在生活中的常见汉字,也做成卡片图文对照。利用晚餐后或其他空闲时间和孩子一起协商制作表演道具,鼓励孩子将阅读内容通过和爸爸妈妈进行亲子游戏的方式(表演、讲故事、小品、续编创编故事等)表现出来,给幼儿创设宽松、愉快、和谐的阅读环境,使他们能无拘无束,大胆自主地学会选择,享受个性自由的快乐,从而对阅读产生兴趣,也能增进孩子和父母之间的感情。

  (三)与孩子交流

  孩子的行为充满情绪色彩,极易受成人感染。实践证明,成人与孩子共同阅读,交流各自感受,讨论情节,回答孩子的提问,可使孩子在交流过程中加深对读物的理解,能启迪思维,积累语言,进一步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

  (四)鼓励阅读中的操作,为幼儿主体性发展提供可能

  1、排图活动:为孩子提供一套打乱顺序的图片,鼓励孩子在看懂每幅图意的基础上,根据故事内在的逻辑规律、根据自己的理解分析、将图片按序排列。

  2、图书制作活动:让孩子尝试做小画家,小作家,把自己想说的事画成一页一页的故事,或从废弃的图书上剪下自己需要的图片,孩子口述后,爸爸妈妈帮忙配上文字,加上封面、封底,然后订成一本图书,带到幼儿园和好朋友相互介绍、交流自己的作品。

  3、图画日记:鼓励幼儿将自己一天中的见闻、感受等等,以图画的方式记录下来,爸爸妈妈可以在旁边配上文字。

  (五)维护孩子良好的阅读心态,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1、我们可以经常带孩子到图书馆、阅览室看书,感受安静氛围,了解一些图书馆借阅方式,感受和模仿成人阅读的方式;使孩子懂得在看书时不大声喧哗,不随便打扰别人。

  2、保证每天阅读的时间,有利于孩子养成阅读的习惯和生活习惯,家长可以引导孩子自己计划好每天阅读的时间或内容,如:每天半个小时阅读或每天看一本书讲一个故事等,久而久之,孩子自然会养成习惯。

  三、幼儿阶段可以培养哪些好的阅读习惯及建议

  所谓习惯,即人在一定情境下自动化地去进行某种动作的需要或倾向。著名儿童心理学家朱智贤教授认为:“习惯形成就是指长期养成的不易改变的行为方式”。所谓阅读习惯,即指的是不需要别人强制,也不需要自己警觉,就能自然而然地去进行阅读的种种动作。叶圣陶老先生曾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然而正是由于习惯的特性,所以它不是一蹴而就的,习惯是需要经过反复练习逐步形成的,而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以使幼儿收益一生,因此对于幼儿早期阅读习惯的建立一定是一个长期而循环的过程,我们必须从小开始,并不断努力。

  对于3——6岁儿童,他们在阅读中往往存在以下问题:1、阅读没有目的性,比较盲目。拿到一本书,往往只是粗略的翻一翻,或只看自己喜欢的画面;2、幼儿阅读习惯差,没有爱护图书的意识,撕书、卷书的现象比较多;3、注意力时间比较短,只有5——10分钟;4、阅读能力比较欠缺,有的孩子不会一页一页翻书、拿书不能从前往后翻、不认识书的结构。

  因此相对应的,我们可以总结出9个阅读好习惯 :1.经常去书店和图书馆 ;2.手不释卷 ;3.专心致志;4.做摘抄画重点;5.读、写、思相结合;6.爱护书籍 ;7.善于使用工具书 ;8.姿势正确 ;9.善于交流心得。这些好的阅读习惯对于幼儿来说,仅靠其自身力量是无法形成的,那么就必须依靠家长或者老师的共同努力帮助孩子去建立,亲子阅读无疑是伴随幼儿早期阅读的最佳方式,关键问题是如何去建立?这里我们给家长几点小建议。

  首先,我们必须帮助幼儿掌握阅读的基本技能和方法。

  (一)学习按页码顺序看书。可引导他们按页码顺序翻阅图书,使他们掌握看书方法并养成习惯。

  (二)学习按从左向右,自上而下的顺序看书。在看书过程中,孩子亲自感受到图书是一页一页组成,故事是由一幅画一幅画有序地接下去看,才能知道故事内容。

  (三)提高孩子的理解力。指导孩子学会观察每幅画面上人物、动物现象,理解前后画面的联系。

  (四)创设和利用各种环境,为孩子提供各种条件,让孩子将已获得的阅读经验运用于新的情景之中。如春天到了,带孩子到户外欣赏春景,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引导孩子根据已有的经验、用规范、准确的语言表达自己对春天的感受,将这些感受用图画故事书的形式表现出来,以达到经验迁移的目的。

  其次,

|<< << < 1 2 3 > >> >>|


·上一篇文章:找到阅读的本质 为兴趣而读
·下一篇文章:名人与读书:陆九渊的读书法


转载请注明转载网址:
http://www.yuedudi.cn/news/read/18101918304629I89BE026AGCFC6F641.htm


【相关内容】

【幼儿园、小学家长】《家风建设与家族未来》

佚名

 

【初中、高中家长】《培养学霸的学习型家庭家风建设》

佚名

 

教育战略课程《建立面向未来的现代家庭教育体系》

佚名

 

【幼儿园、小学家长核心素养课程】《如何科学培养孩子的深度阅读理解能力》

佚名

 

余建祥:科学的教育是幸福之源 兼谈孩子社交能力培养

余建祥

 

全国性侵害未成年人犯罪信息库将建立

佚名

 

2018幼儿园入学儿童锐减74万!我国处于入学人口下降期

佚名

 

幼儿园老师座右铭

佚名

 

幼儿园教师座右铭

佚名

 

幼儿教师名言名句

佚名